7月11日上午,应生态环境学院院长邱强教授邀请,兰州大学生态学院院长刘建全教授作客我校翱翔灵犀学术殿堂,为学部师生作了题为《祖先核型与进化关系构建新方法》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承办,生态环境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3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生态环境学院教授王文主持。

王文对刘建全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向现场师生介绍了刘建全的个人履历、研究方向及杰出成就。
刘建全围绕“祖先核型与进化关系构建新方法”与现场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分享。WGDI是祖先核型与进化关系构建的新方法,解决了60年来分支分析存在的三大难点:外类群、非同源性和杂交网状进化,系列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核型共线性基因还可对进化关系进行验证;解决长期存在系统发育争议类群的物种多样化;提取祖先染色体和祖先基因,阐明类群内基因和性状演化;克服了西方科学家建立理论和方法,中国科学家提供例子和数据的研究传统。
报告会现场,与会师生认真聆听、用心思考,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方向,围绕报告会内容及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与刘建全进行了精彩互动与学术探讨,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报告会充分发挥了拓展学术视野、启迪科学思维、推动学术创新的作用,为学部师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注入新动力。
专家介绍:
刘建全,兰州大学生态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长期从事进化生态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资助,并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十大科技进展、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为国际分子生态学奖评审委员会、国际生物地理学会会士评审委员会等重要学术组织成员,是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Plant Ecology and Diversity, Molecular Ecology等杂志的副主编或咨询编委,以通讯联系人(含并列)在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Science, Nature Genetics, Science Advance, 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Nature Plan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Molecular Ecology, New Phytologist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2.5万余次,长期为高被引作者。
刘建全及其研究团队长期扎根青藏高原等高海拔艰苦地区开展野外调查和生态实验工作,收集和保存了大量涵盖种子、DNA和标本的种质资源。基于野外基础,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系统揭示了物种多样化和极端环境生态适应的进化机制,主要学术贡献包括:(1)阐明了青藏高原物种多样化的主要驱动力,解析了若干典型物种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生态机制;(2)创建了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的简洁分子遗传学模型,开发了鉴定杂交物种形成关键基因的新方法,揭示了若干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过程中表型与生殖隔离产生的分子遗传学基础;(3)建立了谱系祖先核型(古基因组)和染色体演化的新研究体系,以及利用染色体融合位点研究高分类等级进化关系的新方法,并用于多个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文图:裴晓宇、曹懿;审核:邱强、张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