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飞,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学院院长助理
锚定学校“127”近期发展目标和“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聚焦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重大需求中的健康保障关键难题,在特殊环境生物力学领域深入践行“总师育人文化”,培养医工交叉领域拔尖人才。
课程思政塑造价值、教研协同提升能力
融合课程思政导学育人。面向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人才需求,开展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持建设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航天医学工程概论》,挖掘思政素材10余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领,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此外,主持建设校级高水平研究生全英文课程、精品课程《生物力学基础》。共同建设的《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等,入驻“学习强国”。系列课程教学及改革工作共同获2019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引导学生上大舞台、入主战场。指导3批次12位学生参加“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医学实验项目”。指导学生获校博创基金、大创、种子基金等7项,获“互联网+”、陕西省微结构大赛等省/校级奖励4项。学生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5人次,毕业生中多位赴新南威尔士大学、东芬兰大学,以及复旦、电子科大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或入职华为、美团等国内领军企业,主动担当领域发展的时代重任,获批陕西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获2020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2018年校“翱翔新星”、2020年校优秀青年教师、2024年校研究生最满意教师等荣誉。
深挖领域关键问题,突出强化特色研究
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运动锻炼是防止航天员肌萎缩和骨质流失的关键措施。针对空间失重下运动防护无法满足肌骨健康保障需求的科学难题,受2项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医学实验项目、以及军口国家级项目等的支持,开展了特殊力学环境对肌骨协同机制影响的研究。以“力”的跨尺度传递为切入点,研究特殊环境下肌骨系统的“力”适应机制,构建了我国航天员个性化人体运动生物力学模型,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十二号至十八号飞船航天员运动学和动力学变化规律的监测,形成了新的防止空间骨质流失锻炼方案,联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用于我国空间站在轨航天员肌骨健康防护,显著提升了防护效果,获中国创新挑战赛优秀奖、全国生物力学会议优秀论文奖等奖项,关键技术开展成果转化。
针对力与骨生长、发育、衰老和疾病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力在骨质流失/骨折愈合/骨关节疾病临床诊治中的机制与应用研究,发展了微观尺度骨力学研究新技术,揭示增龄/骨折愈合等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骨的多层级/多尺度力学行为以及力在该进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系列研究受到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外专局项目等的持续支持,成果发表于领域TOP期刊。联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获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成果用于陕西地区骨关节高发病大骨节病、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诊断和术后诊治,推动了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
受邀任《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国内唯一生物力学期刊《医用生物力学》编委、中科院1区TOP期刊《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杂志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Physiology编委,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青工委委员,空间生命专委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委员,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医工结合与临床研究分会委员,在国内外本领域产生一定影响。
(文图:杨鹏飞 审核:万海东)